【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的各项部署,深入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软件学院研团于2025年2月赴深圳、香港开展"软见深港"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深港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走访深圳、香港的重点企业、高校,从智能科技创新链、金融科技发展链、创新人才培养链三个视角开展调研,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金融科技等话题,支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深港融合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实践同时肩负了就业导向的目标,鼓励同学们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二、实践回顾】
先进生产力追求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对于深圳、香港的融合发展战略而言,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两地共同致力于构建和发展一条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科技创新链。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深圳和香港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深圳作为全球硬件制造与科技创新的核心枢纽,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快速的技术迭代能力;而香港则凭借其国际化视野、雄厚的金融实力以及卓越的科研能力占据优势。
围绕智能科技创新链,支队在深圳调研了华为和腾讯两家企业,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能科技创新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腾讯则以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为基础,不断拓展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实践支队参访深圳腾讯公司

实践支队参访深圳华为公司
先进生产力的另一显著特征体现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在深港融合发展的战略框架下,深圳与香港充分利用各自的区域优势,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蓬勃发展,这一进程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而且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支队在深圳参观了美团,感受其在低空经济领域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闭环布局。此外,支队在香港参观了香港科学园创科体验馆,深刻体会了深港两地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紧密合作。

实践支队参访美团科技

实践支队参访香港科技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呈现出新的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催生了对新型劳动者的呼唤,而新型创新人才的培育则离不开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实践支队通过走访香港大学,深刻体会其国际化的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实践支队参访香港大学
金融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优化组合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支队通过走访盛冠达基金和HashKey Group两家金融头部公司,切身感受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金融发展新浪潮。

实践支队参访盛冠达基金

实践支队参访HashKey Exchange
学思践悟寻真章,实践支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支队进行了主题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集中学习,并前往莲花山公园,激励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通过前往金紫荆广场与香港历史博物馆,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更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实践支队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合影

实践支队集中学习后合影
【三、实践总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次实践以港澳大湾区智能科技创新链、金融科技发展链及创新人才培养链为研究主线,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调研。通过产业调研、校际参访、红色教育三大板块联动,支队系统考察产学研融合生态:先后走访盛冠达、美团、腾讯、华为等互联网与量化龙头企业,实地观察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与香港大学师生开展学术对话,探究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步通过金紫荆广场升旗仪式、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访及党支部专题学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实践中,成员们既在参访中掌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又在与用人单位交流中明晰行业人才需求标准,更通过校际对话获得科研方法论启示,实现认知迭代与职业规划的双重提升。
此次大湾区实践深刻印证了“科技赋能发展,人才引领未来”的时代命题。在见证华为5G技术攻坚、腾讯AI场景落地的过程中,同学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在剖析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对比校企培养机制差异时,更体会到构建良性创新生态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支队成员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既要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深耕专业能力,也要在实践中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本领,更需传承实践所铸就的红色基因,将个人成长坐标锚定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