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清华软件论坛第七期在东主楼10区316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副主任谢涛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助力软件工程:会是软件工程的 “银弹”吗?”的学术报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委员贺飞、刘璘、教师代表周旻、龙明盛、姜宇及二十余位师生现场参会,其他校内外师生、工业领域从业、研究人员等近2万人通过腾讯会议、小米视频号、中教全媒体在线等平台线上参会。本次学术论坛由贺飞主持。

谢涛作学术报告
以1999年图灵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软件工程领域没有‘银弹’”(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范畴,都没有单一的方法能够保证在十年内提高一个数量级的软件生产率、可靠性和简单性)的论断为导引,谢涛介绍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新时期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的新突破,讨论人工智能技术为提升软件工程任务效率和质量提供的可能性。谢涛对面向对象编程、图形化编程(低代码开发)、程序验证(形式化方法)等技术的特点进行逐一的分析,并对构件化方法、需求细化和快速原型设计、增量开发及软件体系架构/设计模式等应对软件开发挑战的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报告最后指出软件工程离不开充分的程序验证和需求的表达。

会议现场
在提问环节,线上线下参会的师生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兴趣点,就大模型AI编程系统的可信度、需求工程、自动化软件测试框架及人机交互协作模式等研究问题提问,谢涛一一解答。

会后合影
【嘉宾简介】
谢涛,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安全,可信人工智能。
供稿:董超
审核:刘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