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软件学院开展“构建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工作体系”专题研讨
分享到
发布于 2022-10-17

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展系列研讨,对学校新百年第二个十年继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优势、彰显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导学思政”教育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总结凝练教书育人新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切实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师生主动性,鼓励更多教师成为“大先生”,教育引导学生做自己主人的有力“抓手”。

2022年10月份,软件学院党委结合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精神,分别在四个研究所组织了四场专题研讨,各研究所对国内“导学思政”教育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并通过总结自身优秀工作经验,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导学思政”体系,学院党委梳理总结“导学思政”优秀案例,从学术科研、课程教学、个人生活、职业发展四个层面形成学院导学思政工作体系,以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导师在日常开展“导学思政”教育。

软件学院信息所“导学思政”专题研讨会

从学术科研层面,首先,学院党委鼓励各研究所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党组织生活专题研讨学习,每月制定一个研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提升研讨效果;导师应将思政教育融入组会,增加和学生面对面思政交流的机会,反复强调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科研;利用午餐会契机,导师可以将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次,院党委要求导师鼓励学生进行“走出去”科研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坚定“软件报国”的决心。此外,导师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高尚的研究志趣和学术道德,带领学生从小事做起,落实孙家广院士“三用两知道”的做事要求,选定方向、稳定内心,坚定不移的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

软件学院系统所“导学思政”专题研讨会

从课程教学层面,导师应在课程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课程”和“思政”的水乳交融。其基础是把握专业内的科学与技术前沿,介绍学科发展现状与瓶颈,在鼓励学生打好基础、提升能力的同时,融入对研究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价值观塑造,注重技术、应用与价值观的紧密联系。

从个人生活层面,导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社工活动,增加与学生的联学共建活动。

从职业发展层面,导师应从“价值引导”、“按需座谈”、“资源共享”和“及时帮扶”四个角度进行导学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实现软件报国的理想。


供稿:杜彦

编校:董超

审核:刘璘


编辑:董超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