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院与国家气象中心签署大数据合作协议
分享到
发布于 2016-03-16

3月15日,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业务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国家气象中心的天气预报业务优势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师资人才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国家级天气业务与气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家气象中心主任毕宝贵,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出席签字仪式。

毕宝贵主任表示,国家气象中心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合作前景,要在深入合作中使科研成果切实落地。早在2010年,国家气象中心就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MICAPS3系统的可视化技术研发上进行了合作,这也为双方后续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自2013年以来,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参与MICAPS4系统研发,在气象数据可视化、气象大数据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技术成果对气象数据的治理框架、管理理念、组织架构、信息处理方法等都带来了深刻影响。通过全面加强业务科技合作,国家气象中心得以汲取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同时也能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提供产业需求和实践平台,能够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加强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双方人员的进一步沟通与交流,有益于气象部门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

孙家广院士为双方的合作点赞。他表示,双方的合作有着明确的需求导向,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双方的合作利于科研工作的真正落地,将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气象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孙家广院士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气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上,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精细化程度与准确率,为国民生产、群众生活提供气象保障,并补齐预报业务中相对薄弱的“短板”,取得顶天立地的科技成果,赶超国际领先水平。

随后,双方签署了《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气象信息技术发展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国家气象中心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将在气象海量数据可视化研究、气象海量数据的“大数据”管理与处理及“云计算”方面的数据应用研究、“气象云”的MICAPS云平台设计研究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在人员交流方面,国家气象中心特聘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担任科学主任指导气象信息技术研发,双方将以访问学者方式互派技术骨干进行交流。

双方建立健全科学机制,保障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双方共同成立“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气象信息技术合作”工作组,组长由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开放实验室薛峰副主任担任,工作组内设双方联络人各一名,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沟通工作。工作组每年组织一次合作研讨会,定期交流评估合作成果。

据悉,在《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指导下,自2013年以来,国家气象中心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深入开展了业务科技合作,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近实时气象数据处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