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大学生移动应用软件设计大赛暨“青春中国梦—百度杯”Hackathon比赛中,由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组织的3支代表队获得佳绩,其中技术挑战赛方面“开在上海的紫荆花”团队获得最佳技术奖(第一名),移动应用开发赛方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团队“Mirror”获得最佳百度开放云技术奖、清华大学团队“水木云”获得卓越开发奖。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的985、211院校共36支队伍入围了本次决赛,大赛共设7个奖项,清华学子包揽了3项,充分展现了学校优异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同学们出众的实践能力。
此次竞赛分为技术挑战赛和移动应用开发赛两种类型。技术挑战赛是设计体育比赛视频检测与识别的算法,即从海量互联网视频中检测出与体育相关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比赛结果按照规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评比,评选出最优参赛作品;移动应用开发比赛充分发挥参赛队伍的想象力和技术特长,以技术改变生活的移动应用,实现用技术力量奉献爱心的青春中国梦。应用开发比赛由评审专家组听取参赛团队报告并观摩作品现场展示,通过质疑和评分等方式评定比赛成绩,最终决定比赛名次。作品提交包括可在智能手机(Android、iOS、Windows Phone)安装运行的app或demo、应用说明文档、展示PPT等。比赛获奖作品和团队将由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获奖证书,有价值作品百度公司将提供“开发、推广、运营、变现”一条龙的扶持,并有机会获得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支持。

“开在上海的紫荆花”代表队由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郭雨晨、王越、张帅、陈仕江4位研究生和王禺淇1位本科生共5位同学组成,他们使用中文分词、视频特征抽取、快速近邻匹配、文本分类、多模态特征分类等技术,实现视频识别和分类,运行结果非常完美,检测率和识别度非常高,获得了评委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最终在参加技术挑战赛的11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最佳技术奖”的优异成绩。

“Mirror”代表队由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蔡坤雨、高源、王惊雷、石懋德4位研究生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翁天驰共5位同学组成,他们制作的产品叫做“Small Chat小众聊客”,基于兴趣图谱和知识库的移动社交软件,实现被动社交、内容定制、导聊和组间群落四大特色功能。他们的产品突破了社交软件的瓶颈,为社交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面,并且充分利用了百度的各项云技术,获得了“最佳百度开放云技术奖”。

“水木云”代表队成员组成更加“丰富”,其中王得希、顾维玺2位研究生和陈琛、彭友2位本科生共4人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另有一位本科生刘尚娟同学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们的作品是“Bubbles”,这款横跨OS X、iOS、Windows和Android四个平台的移动应用将云端生活和本地生活完美结合,深度整合了百度云,实现了本地自发现、文件传输、文件管理和共享等功能。他们的产品将百度云和本地文件无缝连接,创新性地提出了“本地云”的概念,获得了“卓越开发奖”。
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百度公司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联合主办大学生移动应用软件设计大赛。此次竞赛以“青春中国梦,软件改变生活”为主题,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创意性设计竞赛,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锻炼自己将创意转化为作品的能力,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致力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
清华大学在此次竞赛中有如此丰厚的收获离不开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软件学院的学生在此次比赛中大放异彩不仅展示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学立院、管理建院、学科兴院、科技强院”的办学理念、“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的实践教学思想和追求并践行精品教育的智慧结晶,这次比赛集中地向全国各地的师生们展现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供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会
2013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