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上午9时,由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主办、中法联合实验室(LIAMA,北京)协办的我校第一届“清华软件日”软件理论学术论坛在未来信息技术大楼多功能厅开幕,软件学院院长孙家广院士为论坛致开幕词并参加了全天的活动。首届论坛主题是“向百年清华致敬”,为期2天,包括特邀报告、博士生新秀论坛和未来合作3个单元。这标志着软件学院迎接我校百年校庆、学院十年院庆系列高端学术论坛活动进入高潮。
11日“特邀报告”单元邀请了4位在各自领域做出过重要开创性工作的国际顶级软件理论科学家Pierre louis Curien教授、罗朝晖教授、Georges Gonthier教授和Thomas Henzinger教授分别就“程序语言的语义”、“类型理论及其应用”、“有限群分类定理证明的进展”、“从二值到定量的软件理论”专题作了报告。巴黎第七大学Pierre louis Curien教授是我校软件理论讲习教授,在程序语义尤其是顺序程序的指称语义、显式替换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伦敦大学罗朝晖教授是影响广泛的ECC/UTT类型理论的提出人,在类型论和定理证明器设计方面做出了公认的重要贡献;法国INRIA的Georges Gonthier教授因2006年基于定理证明器Coq完成了四色定理的完全形式化证明,表明形式证明在复杂数学问题求解上具有巨大潜力而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奥地利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Thomas Henzinger教授是混成系统形式化理论的主要提出人,该理论在嵌入式系统建模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日上午的“博士生新秀论坛”单元中,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5位博士生报告了他们在软件理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支丽红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马玥在专家评议中获得最佳报告奖。
12日下午的“未来合作”单元中,来访科学家与软件学院有关领导和老师交流了长期合作的意愿和内容。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软件所计算机科学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惠民应邀参加了讨论。
首届“清华软件日”活动由软件学院副院长顾明教授、我校软件理论讲席教授Jean-Pierre Jouannaud共同主持。来自我校、中科院软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安全评测中心等单位的100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以“清华软件日”为标志的软件学院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包含3个论坛讲座及专题研讨,分别是4月2日开始的“重写理论与代数”交叉学科系列论坛, 4月11日开始的“清华软件日”主论坛和4月13日开始的“高级类型论”系列讲座,以及由来访科学家与软件学院有关课题组的专题研讨活动等,全部活动将持续到5月底结束。
举办以“清华软件日”为标志的软件理论系列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随着软件可信性保障问题的日益突出,软件基础理论研究越发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理论水平是一个国家高端软件技术水平的标志。在此形势下,院长孙家广院士敏锐把握软件学科发展趋势,近年来反复强调在清华大学建设国际一流软件理论学科的重要性。学院采取多方面措施深化软件理论学科建设,一方面通过开设本科生新课、4+2+2模式课组改革措施等加大课程体系建设力度,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软件理论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思路,力争尽快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举办“清华软件日”软件理论系列高端学术论坛,就是提升基础理论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向百年清华致敬、为新一百年的清华奠定学术基础的最新尝试,也是我校软件理论学科建设日益国际化的一个标志。